新華社廣州12月23日電 題:小樹屋廣東中山:“土地空間”換出“發展空間”
新華社記者熊嘉藝、詹奕嘉
走進位于廣東中山黃圃鎮大岑村的中山智能家電產業園,吊塔林立,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,園區環境綠美宜人。就在三年前,這里還是一片破舊的鋅鐵棚廠房,工業噪音、廢水困擾著當地村民的生活。
這樣的蛻變源自中山市正開展的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(下稱“工改”)。時移勢易,廣東中山的傳統發展模式弊端日顯,發展低效、環境污染等嚴重制約著中山的高質量發展。
2022年1月,中山打響“工改”攻堅戰。近三年來,全市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4.6萬畝,項目容積率從改造前的不足0.6提高到改造后的3.0以上,推動全市工業投資、工小樹屋業技改投資2023年較2021年分別增長77.3%、40%。今年前三季度,中山市GDP同比增長4.1%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0%。
“政府和工改專班一直與我們溝通交流,還派了專職服務隊‘一對一’解決搬遷的后顧之憂。”中山市雪樂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巧英曾對“工改”存有疑慮,隨著黃圃工改專班多次登門溝通,她的想法逐漸轉變。2022年4月,該企業順利實現動遷,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銷售額同比增加5%。
在近三年的“工改”期間,中山出臺了更科學、更有力的新政策86項。中山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鄧宇文舉例說,中山推出了新建工業廠房允許分割出售等新政策,教學還將廠房限高從50米調整為70米、容積率從最高3.5調整為4.0,以適應新的生產需要。
“工改”的關鍵在于“騰籠換鳥”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。基于原有產業基礎,中山市連片規劃部署十個萬畝級主題產業園,涵蓋智能家居、智能家電、新能源等高新產業,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。得益于“工改”,許多企業生產空間、生產設備、生產環境煥然一新,企業產能、產值在技改轉型中再上新臺階。
“之前廠房條件太差,限制了數字化改造,進了新廠房,數字化轉型順利多了!”廣東昊森電器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效峰說,不久前,企業位于中山智能家電產業園的昊森5G數智產業園建成投產,三個月的小樹屋訂單已超之前大半年。“以前是我們求客戶上門,現在很多客戶看到新廠房、新設備,主動來合作。”
“工改”還為村民們改出看得見、摸得著的經濟效益。中山工改辦的數據顯示,“工改”項目集體物業價值普遍提升10倍以上,村集體收入大幅度增長,助力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約4.6萬元。
中山市小欖鎮績東二社區把老舊廠房改成現代化產業園,讓生產企業上樓、空間利用率翻倍的同時,村集體收入大幅增加。績東二社區黨委書記李冰介紹,社區年底即將封頂的小欖鎮智能鎖具產業基地項目(三期),預計改造后畝產值是之前的5小樹屋倍多,集體收入約是之前的2倍,集體物業價值更可達之前的18倍以上。
“一子落”帶動“滿盤活”。數據顯示,在“工改”進程家教場地中,中山有序淘汰一批高污染、高能耗、低產出的企業,城鎮建成區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,95%以上村(社區)達到省美麗宜居村標準。
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說,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是鎮村當下和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,要在原有基礎上乘勢而上,下大力氣加快連片改造,以“工改”為突破口,探索打造連片跨鎮街萬畝級產業園區,推動產業向園區集中,實現生產、生活、生態融合。